查看原文
其他

母基金FOF现阶段在国内发展的尴尬,未来应是非标资产荒的最佳替代品

李明鸿 9私聊 2022-12-01


母基金来到中国已经超过5年了,在欧美发达国家,母基金发展可能已接近发展的极限点,但在中国,还刚刚起步。


截至2018年末美国共同基金规模达到17万亿的水平,而FOF基金的规模为1.6万亿,可见FOF基金规模大概占共同基金的十分之一。

而目前公募FOF的规模仅接近 200 亿,


当前我国公募基金市场按照 2019 年一季报的统计共有约 14.6 万亿的规模,假定 FOF 的发展规模也类似美国占到十分之一的比例,那么FOF未来也将接近1.4 万亿。


券商集合理财FOF的规模较大在千亿左右的规模,其他类型的FOF规模远没券商集合理财的规模大,由此可见我国 FOF 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整个市场都在寻找低波动,低回撤,稳健投资收益的资产/策略/产品,而然目前它的性价比优势还没能被主流市场所发现。
 

主要原因在于(以证券类母基金举例):


 
尴尬一:
专业性强,不太容易理解,
且能取得的历史业绩相对有限
 
母基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式组合,利用不同资产/不同策略/不同交易模式来实现投资组合的低波动,低回撤以及相对稳健的收益。
 
在推广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性较强,相关媒体与市场人员较难说清楚其特点与优势,所以投资者教育需要时间。

笔者曾经与一些要从非标转型的三方财富朋友交流,他们坦言是母基金是好东西,但连他们作为管理层都无法介绍得比较清楚,那下面的理财顾问更讲不清楚,所以销售推动起来就很困难。

母基金应该是非标资产荒的最佳替代品,也许短期没有之一。

目前我国FOF产品能够公开取到的业绩数据不多,而且时间都相对较短,因此FOF的长期业绩表现和具体的定位无法给投资者系统的展示。

伴随着我国公募FOF的发行,以及养老金体系的发展FOF将越来越明确,我们可能会发现不同类型的FOF产品差异很大——

有些每年度涨幅稳定且持续,
有些可能波动性较大风险较高,
还有些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出现了本质的变化,

这些特征可能都是FOF预期的目标,因此不能对FOF的业绩一概而论。但其呈现的特点应该具有稳定、可长期持续的特点。

对FOF产品的定位不能简单的视为获得收益的工具,它的特点在于长期投资并且符合预期的投资目标。

该产品的价值往往通过长期的时间累计才能反应出来

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人都应该对它的定位有足够的认识,这就要求对 FOF 不宜过度频繁的操作和盲目的追求短期一时的收益。

对于FOF这种倾向于以配置为主的基金产品应该以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而不是关注某些短暂的局部热点,并由此来断定FOF的管理能力不足。

总之,对于FOF产品的业绩与定位应该以长期、稳定的配置理念来看待和评估,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 FOF 这类产品。

 
尴尬二:
整个行业都较急功近利,太短视
 
在投资理财的市场中,多方共赢(投资者与上下游产业链服务机构)才能越走越远。

但受限于市场攀比,短期考核回报等要求,太多人会采取短期效益最大化地原则来选择。
 
(一)投资者希望短期就能有较丰厚的回报。
 
(二)金融行业服务的从业者也希望当年就有很不错的收入利润效益。
 
比如:部分券商关心的就是是否会有更多的交易量,手续费,是否能完成业绩指标考核。
 
更多的人来资本市场的目的——追求的是高波动的高收益,而不是稳定波动的稳健收益。
 
印证了巴菲特的那句话,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证券市场缺少中长线的投资资金。

当前我国的一些投资者对FOF产品的认知还停留在获取较高的收益率,而美国公募基金FOF中的相当大的投资者是家庭部门个人投资者,他们以养老基金为主要投资品,而稳健、长期投资为其目标。

美国FOF种类风格多样化,面向不同年龄的客户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由此来看我国投资者对FOF产品的定位上存在偏差,依旧处于像其他资产一样的中短期投资理念,利润导向,忽略了个性化需求、年龄结构、投资目的等。

未来对于 FOF 投资管理人员应该构建适合 FOF 的投资体系和管理流程,FOF 机构也应该针对我国当前投资者的结构、个性化、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设计相应的产品

使得 FOF 基金发挥它的优势,引领我国投资者进入理财的新时代。

对于个人投资者也应该提高专业化教育,形成理性投资,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要注重风险和长期有效的资产配置,对于FOF的收益特征和自身风险偏好要有更好的了解。

机构投资者也同样需要加深对 FOF 投资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单纯的将 FOF 投资当成一个选基金与基金管理人的过程,更应该将其视作资产配置,分散系统性风险的工具,更不能出现越级干涉 FOF 管理的行为。
 

尴尬三:
投资策略理念与市场环境匹配度不高
 
许多投资组合的配置理念大多是国外传过来的,包括股债平衡策略、全天候策略,风险平价策略等。

在传入国内的同时,需要结合国内自身的市场环境作一定的调整修正匹配,因国外已进入市场的成熟期,拿成熟的模版套用国内不成熟的市场,反而会不合适。
 
比如从2014-2015年开始,就陆续有不少在国外管过上百亿美元资产的基金经理回国创业做私募。

但在国外很成功的交易策略与理念,在国内就无人问津,因为收益率较低,比不上国内其他更接地气,更匹配市场环境的策略。

说明用高维打低维,也需要进行改良与修正,其实拿国外以前过时的策略可能会更有效,因为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发展历程。
 
而国内目前的问题是,国外那套相对成熟的投资逻辑体系是基于是众多长线资金的,是基于机构投资者居多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

而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还是以散户为主,市场机制还不完全规范,且所管理的资金规模也还没有那么大,所以还有许多阿尔法超额收益获取的机会。

但是由于各家母基金资管机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科学投资组合体系逻辑,使得不同风格的母基金都在不断进化与完善自己的理念与模式,发展方向也各不相同。
 
但因为缺少基础理论体系,所以不少母基金在子投顾的定量定性分析上侧重较多,以自下而上为主,因为相对容易找到共同点,但这样的归纳法不具有逻辑上的可推导性与持续性,所以业绩上还不够稳定。

相信再过几年发展,各家机构能结合国内市场环境特征,形成自身独有的一套投资逻辑体系,其母基金的优势一定会被市场认可。
 
 
尴尬四:
受限于市场定位、行业环境、
团队能力、系统搭建等条件
 
其实作为母基金,其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横跨多个领域,包括宏观分析能力,策略认知能力,投顾定性定量能力,市场行情波动分析能力等。

并且要把他们很好地整合在一个投资体系内,需要有很强的整合与逻辑推导能力,这样才能自上而下地做好投资组合管理。
 
当然所管理规模不大时,光自下而上也可能可以做好,但也需要有一定的人力找到足够多的拥有优秀阿尔法获取能力的子投顾来实现。
 
目前整个母基金团队在资本投入,人才配备,系统搭建还处于相对早期阶段,未来随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成熟,会较大地展现其优势特点。

目前我国多数FOF产品定位不够明确

在投资流程上大多不够完善,缺乏对于产品收益结构和风险结构的预期设计环节,缺少量化模型的支撑,管理机构缺乏系统完善的风控系统和绩效归因系统。

投资人员以管理普通基金的思路来管理FOF产品,这导致了FOF成立后管理能力不足,风险监测不够,不能及时的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

与股票研究员覆盖较为全面,人手充足相比基金研究人员相对小众,在市场上挑选优质且各指标都匹配的基金并不容易,尤其对于非公募基金而言。

由于缺少独立正规的第三方评级和审计机构,而且能够获得的数据较少,因此在筛选难度上更大,这就要求FOF基金经理的专业素质,投资眼光和布局要足够高。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开放程度较大但仍存在一些限制,很多另类投资和海外资产投资经验少,FOF可投资底层资产标的种类相对较少。

而放眼全球几个FOF发展较好的市场,比如美国、欧洲,可以发现,其FOF的底层资产呈现出基金占比大、底层资产配置种类多,均面向全球市场配置的特点。
 
 
尴尬五:
公开的信息宣传渠道有限
 
能公开宣传的公募FOF发展晚于私募FOF,且其能发挥的空间也小于私募FOF,故其性价比优势也暂时无法得到主流市场的关注与认可。

而传统媒体对创新金融模式的认知理解也相对有限,且其内容也并非是大众热点,故此不会较深地去挖掘素材报道与传播。

相比于母基金,传统媒体或一些新媒体更愿意传播一些更能吸引眼球的内容,比如:明星管理人,明星产品或者爆雷投顾与产品。
 
当然行业的发展也跟行业的资本金投入,行业发展周期阶段,市场重视程度,监管制度限制有关。


尴尬六: 
行业发展进程的外部环境制约

(一)最早呢——
 
是因为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与非标资产的狂热。

正常哪来的那么多固定高收益的产品项目,市场的泡沫与非理性的疯狂使得非专业人士大量涌进,市场出现众多中高固定收益类产品。

此时投资者觉得浮动的证券类母基金产品性价比太低(2014-2017)
 
(二)然后呢?——
 
在非标爆雷后,市场迎来了资管新规,再加上宏观经济的下滑与结构调整,使得市场可投资的资金与信心大幅减少,整个金融行业在投资领域迅速下滑。
 
受非标资产的集中爆雷环境影响,市场对金融类理财产品的信任大幅下挫,也影响了母基金的产品发行。
 
此时,为拉动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股权母基金的发展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出资来引导;
 
而证券母基金主要是金融机构因传统业务增速明显下滑,而为应所采取的一种业务模式。

只在专业金融行业的机构圈子内有些尝试,总量规模不大(2017-2018)
 
当然也有少量的民间机构先知先觉,了解母基金的优势,并已在布局,包括部分的金融机构的子公司,以及一些民间的私募基金。
 
(三)接着呢
 
到了2019年,有部分创新意识的金融机构与产业资本开始显现,增加了对母基金的投入。

但出资条件是有明显条件约束的。

有些呢还是为了考虑完成经纪业务指标或利润指标,

有些是为了打理好自有资金或股东资金,

有些主要是为了服务中大型金融机构而布局的,

还有些是要求保本保收益的,

但资金方的各种约束限制使得部分母基金难以很好地发挥其专业能力。
 
由于此时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大部分行业收入利润明显下滑,部分到达瓶颈期或极限点的行业企业就谋求一部分业务的转型。

有现金资产的企业开始转型到私募基金领域,部分做主动管理,如海底捞;

而部分选择母基金(因为觉得没有深度的行业认知与治理能力),如部分房地产企业。
 
进入2020年,证券类母基金的资产管理开始进入了战国时代

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都逐步开始跑步进场,其规模增速相信会有较明显扩大,但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从目前各家母基金的管理风格来看,由于其服务的资金方不同,受限于股东或投资人的约束限制要求,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当然这能反映出母基金资产管理的灵活度。

但有些非合理的约束要求,也限制了母基金作为管理人专业能力上的发挥,特别在行情波动择时上的选择范围。


总结

由于这几年的泡沫,使得近两年母基金的业绩逐步能显现体现出来,随着母基金天时/地利/人和的匹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与青睐。
 
不过,目前整个资产管理市场还很不成熟,从明星基金经理的热衷追捧(公募基金经理/私募基金经理),以及媒体不够专业的宣传报导中可见端倪。
 
还是那句话,好卖的时候不好做,好做的时候不好卖。

借鉴美国FOF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基金法规的完善以及养老金体系的推动对FOF基金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

当前我国对FOF基金的法律规范已经出台,全市场各类基金产品在种类、规模与数量上都已满足资产配置的需要。

监管机构也为FOF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指引,投资者面对众多的基金产品也需要专业的FOF团队进行选择和投资,FOF产品的资金容量远高于一些传统的基金产品。
 
随着外资开放的逐步进入,相信国内的资管行业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重科学逻辑。


未来展望

我国FOF基金虽然已经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但其法律与监管规范化的时间并不长,尤其在公募FOF领域直到2017年下半年才有正式产品。

由于FOF投资的标的为基金产品,因此它的优势在于资金容量大、波动性小、适合长期投资等特点。

此外,我国公募基金投顾试点也渐行渐近,由此可见无论是FOF自身特点还是管理机构都为FOF产品种类的扩大和丰富奠定了基础。

有些公司主动管理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倾向于配置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来获得Alpha收益,

另一些公司则选择配置被动指数增强型基金,好的指数增强策略可以保证获得稳定的Alpha收益,而且管理成本也降低。

可以预见未来,无论是公募、私募还是券商、银行和保险等机构,都会借鉴外国的成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展开机构间的合作,结合本土的需求开发出种类繁多的 FOF 型产品。

鉴于我国投资者对于风险偏好的差异,我们的FOF产品可针对不同年龄、收入、家庭的特殊需求进行设计,以便实现个人、或家庭长期投资理财的目的。

(完)









我们可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

——设计投资组合方案,个性化定制策略/产品等服务!


磐耀FOF希望有更多的中小投资者与非专业投资者都能享受到母基金专业的组合配置服务,如对我们个性定制服务感兴趣,可以给我们留言或者扫下方微信二维码,感谢您的支持。

商务合作交流:408066693@qq.com

 

免责声明:

以上数据与报告仅供参考,数据大多来源于市场提供的可公开信息,我司对相关信息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持续性不负责,且不作任何形式的推荐。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磐耀资产FOF简介——逆熵母基金

磐耀资产FOF月度简报—2019年10月

磐耀“逆熵”FOF半月报(第3期—市场低波动继续延续)

磐耀“逆熵”FOF半月报第4期—量化超额横盘几时休?
磐耀“逆熵”FOF12月报(上)第5期—周成交/周波动小反弹,未来是否可期?
磐耀“逆熵”FOF12月报(下)第6期—低波动,何时休?

磐耀逆熵FOF投资逻辑之一:母基金如何选择量化基金?
磐耀逆熵FOF投资逻辑之二:母基金如何初步判断私募的阿尔法能力?
磐耀逆熵FOF投资逻辑之三:母基金如何来看待近期量化策略的回撤?
磐耀逆熵FOF投资逻辑之四:母基金如何进行组合投资的选择?
【投资逻辑】2020配啥投资策略顺风口——磐耀逆熵FOF系列报告第5期

【活动回顾】磐耀逆熵FOF证券投资策略配置参考分享


上海磐耀FOF——简雍资产走访记录2019.10
上海磐耀FOF——雁丰投资走访记录2019.10
上海磐耀FOF——摩旗投资走访记录2019.10
上海磐耀FOF——睦沣投资走访记录2019.10
上海磐耀FOF——鑫绰投资走访记录2019.10
上海磐耀FOF——赫富投资走访记录2019.10
上海磐耀FOF——芷瀚资产走访记录2019.11

【投资策略】2020磐耀资产年度投资报告——如日方升
【投顾专访】迈萃资产——聊一聊量化策略的拥挤陷阱与应对
【量化学习】投资量化类α阿尔法策略的最好时机,又要来了吗?
【量化学习】明汯裘慧明——量化中性不是类固定,贴水成本低时介入佳
【量化学习】量化高频行业将从春秋到战国
【量化学习】大奖章基金创立者——西蒙斯Renaissance近10年平均收益70%以上
【量化学习】全球对冲基金巨头——桥水Bridgewater
【量化学习】元盛基金(Winton)CTA策略解析和量化策略中的众多偏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